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,每天几百架飞机轰鸣起降。当旅客们享受着空中旅程时,有这样一群人,用指尖的温度、眼中的专注和骨子里的执着,为每一次飞行编织安全网。全国劳动模范、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机务工程部放行员孙德明,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这位从业17年的“老机务”,用一把工卡、一双“鹰眼”和一颗匠心,破译着守护蓝天的“安全密码”。
清晨6点的停机坪,孙德明已完成第三遍“FOD”外来物巡查,鞋面上还沾着露水。对讲机里传来航班降落指令,他快步走向机位,像迎接老友般仰头打量着即将着陆的客机。“飞机安全没有‘差不多’,一处油渍、一道划痕都可能是大问题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绕机检查是孙德明的“拿手好戏”。他独创的“望闻问切”四步法,被同事们称为“安全宝典”:用眼睛扫描机身表面是否有裂痕,用鼻子捕捉发动机异常气味,用耳朵聆听设备运转异响,用手触摸部件温度和磨损情况。在一次例行检查中,他仅凭发动机传来的细微震动差异,就发现了隐藏的鸟击隐患,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。“在我看来,每一次检查、签字,都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考验,哪怕做了千万遍的工作,都不能有丝毫松懈。”孙德明说这话时,眼神中满是坚毅。
2017年,在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技能大赛中,孙德明带领团队从众多航空公司专业队伍中突围,开创了机场机务参赛获奖的先河。此后,他连续三年蝉联吉林机场集团技能大赛冠军,“金牌员工”“全国民航技术能手”等荣誉纷至沓来,但他总说:“奖状会发黄,技术得常新。”
作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“技术大拿”,孙德明深知“一人强不算强”。他主动担纲编写了194个机务实操OJT课程,把“望闻问切”法转化为标准化教学内容。如今,这些课程成了年轻机务人员的“成长宝典”,带动机务人员基础执照覆盖率提升至81.06%。在他的传帮带下,一批“95后”维修骨干迅速成长,成为停机坪上的“机务铁军”。孙德明和团队研发的DFS除冰液加注系统,为机场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;自主设计的TLP蓝牙工具防丢器,彻底解决了维修工具遗失的行业难题。最让他自豪的是,他参与编写了全国首个《运输机场航空器怠速除冰规程》。“为了这套标准,我们做了14次方案调整、23次修订,仅试验数据就记了三大本。”
正是这些“钻牛角尖”的坚持,让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。今年4月,孙德明捧回“全国劳动模范”奖章。面对荣誉,他依旧每天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停机坪上。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,把重复的事注入灵魂,让“工匠精神”有了具象化的表达!
(劳动新闻记者 杨雪)
卓信宝配资-卓信宝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开户平台-配资论坛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